江南小说>历史小说>我在俄国当文豪>262、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与躲避搜查小技巧
  毫无疑问,像《血字的研究》这部近期在伦敦引发阅读浪潮的小说的完结,一定会引起巨大的关注和讨论,在这其中,读者们讨论的还是下一个故事究竟是什么,以及米哈伊尔在后面的感

  言推荐的三本新书:

  “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看完了,真是一个令人感到惊奇的故事,就是完结的太快了,还好还有新故事可以看。”

  “毕竟已经破案了,凶手也已经被逮捕,要是再写些很多别的东西我也就没兴趣再看下去

  了。”

  “下一个故事会是什么呢?瞧瞧这句预告,绝无仅有的犯罪手段和破案方式!唯有在福尔摩

  斯的故事中才能见到!我已经开始期待了,时间怎么就不能过快一点!““米哈伊尔先生在最后着重推荐的这三本新书是谁的作品?是伦敦的知名作家吗?我怎么没

  “好像是三个第一次写小说的新人作家,不过无论如何,既然这位米哈伊尔先生如此推崇我选择相信他的文学品味,到时候我会买来看看”

  听说过他们的名字。”

  “什么时候出单行本?我要买来重新看上一遍了。”

  在最后一期的《血字的研究》发行后,整整有好几天的时间里,伦敦的许多读者都沉浸在故事完结的失落和新故事即将发行的亢奋当中,在等待下一期发行的这段时间里,很多读者除了重新分析一遍《血字的研究》的破案手法以外,也在关注着米哈伊尔推荐的那三本新书究竟是在什

  么时候售卖。

  除了读者以外,伦敦文学界的人对于《血字的研究》完结这一消息同样关注,甚至说,一些早就准备好的杂志和作家就在《血字的研究》刚完结的这两天,便已经在报纸和杂志上打广告道:

  “完全超越福尔摩斯的侦探已经出现!请看帕特里克先生的新作《隐秘的凶杀案》!”

  “福尔摩斯绝无仅有?那是这位米哈伊尔先生尚未成功看过伦纳德先生的最新作品,他如果看过之后他就绝不会这样认为!”

  “更加适合英国绅士看的侦探小说即将发行,它具有真正的英国绅士精神和风度

  既然伦敦已经有不少作家创作了侦探小说,那么对于他们和他们所属的杂志社来说,自然是想借此机会宣传一波,最好是能直接将《血字的研究》的风头给全部抢过来。其实除了这种方法以外,更好的方式是主动找到俄国作家跟他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再拜托

  他帮忙推荐他们的新书。

  但问题在于,初次尝试这类小说且得到了杂志社重视和扶持的作家基本上都在伦敦有一定的名气,而比起去讨好一个比他们年轻的多的多的俄国作家,他们更愿意相信能够凭借着能力将这个外国作家给踩下去。

  要是真的讨好对方请对方推荐,那么他们估计就要一直屈居在对方之下了,这让他们如何接受?

  再加上米哈伊尔的成功和《小说旬刊》借此崛起无意间已经得罪了许多人,因此前阵子暗流涌动之后,伦敦不少大出版社和大杂志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踩一捧一的方式,并且再次着重强调了米哈伊尔的外国人身份以及他们作品当中的纯正的英国人精神。

  毕竟就算米哈伊尔如今真的正在被英国各个阶级的人所接受,但对于民族主义日渐高涨的英国来说,强调身份和血统的这一招永远能吸引到一批坚实的受众。

  就在他们的行动正变得越来越露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之后,压力越来越大的桑德斯终究还是跑去请教了米哈伊尔,而没过多久,只得到了一行字的桑德斯便喜滋滋地开始联系各大报刊,花上一笔并不算多的费用之后,很快,伦敦许多报纸最显眼的版面便出现了这样一行字: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伦敦的众多读者和文学界的作家、评论家们:“?”

  这是什么意思?

  向他学习的人还有活路,想写跟他相似的作品的人只有死亡这一条路?

  别人只能从他那里得到启发,而且完全没有超越他的可能?

  太狂妄了吧?!

  在社会风气较为保守的英国,即便是在文学界艺术界也很少见得到如此放肆的发言,因此当这句话刊登在报纸上之后,有相当多的人都不自觉地忽略掉了附加的那行小字“在侦探小说领域”,转而颇有些激烈地讨论起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这种讨论下,之前几乎所有的贬低福尔摩斯和宣传新书的声音便全被有关这句话的讨论给

  盖了过去,于是一时之间,《泰晤士报》之类的主流媒体在用严肃的评论口吻报道:“这位年轻的文学奇才以一种自觉的孤傲姿态宣告自己的独创性,但人们或许应当提醒他,天才的傲慢往往是陨落的开始。”

  不少评论家则是用一种讥讽的笔调评论这件事道:“他似乎不仅希望发明新的侦探,还希望发明新的神话他自己的神话。文学界的拜伦说不定要再临了,但他似乎更像是劣质版的拜伦…&"

  如果说文学界的许多人只是热议这句话的内涵以及米哈伊尔的性格、写作理念,伦敦的读者更多的只是在看热闹的话,那么对于伦敦那些模仿米哈伊尔写了侦探小说并且正在宣传的作家们来说,这样的话完全就没有给他们一点面子,并且极大地刺激到了他们的自尊心:

  “他只是刚在伦敦写出一部还算畅销的作品,他怎么就敢如此傲慢?我已经在伦敦成名快五年了,也从来没有像他这样子说话!”

  “莫非他真以为他那个古怪的侦探是独一无二的?依我看只是因为古怪而引起了公众暂时的

  兴趣罢了!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比他更好的侦探出现“他就等着瞧好了,等我的作品开始连载后,要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发现反倒是他会偷偷学习

  我的创作方法!”

  &"

  对于报纸上的这些争论和评价,桑德斯当然是乐意看到的,或者说,当作家们不在写作的时候,他们往往就需要类似的事件以及社会活动来宣告自己的存在。《血字的研究》完结后,伦敦一些作家和评论家们就是这么干的,而只被他们评价而不做出

  任何回应显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桑德斯万万没想到,米哈伊尔竟然只回应了这么一句话

  可就是这一句话已经赶得上别人十几篇文章了,不愧是米哈伊尔先生!

  就在这两天伦敦文学界的舆论因为这句着实有些骇人的话沸腾的时候,乔纳森威彻在多方打听了一番消息后,终于是有些忐忑地走向了米哈伊尔的住处。

  毕竟他虽然隶属于侦探局这种特殊部门,但官衔实在是称不上有多高,按道理说他这种级别的普通警员是无法引起一位名气很大的作家的重视的,让他们侦探局的首脑查尔斯菲尔德来还差不多,而这位首脑也正是大作家狄更斯的朋友。

  但出于碰碰运气的想法,乔纳森终究还是来了。

  而当他有些忐忑地敲响了米哈伊尔家的门并且报上了自己的名字之后,这下子便轮到米哈伊

  尔有些惊奇地打量这位据说来自苏格兰场的警员了。首先是苏格兰场竟然真的有人来向他求助,其次来求助的这个人米哈伊尔好像还在什么地方

  看过他的名字。

  简而言之,这位看似平平无奇的警员将在未来十几年接连破获多起大案,从而真正成为了苏格兰场的又一传奇人物。

  最知名的案件无疑是在1860年,英国南部威尔特郡的一户上流人家的三岁小儿肯特于半夜失踪,在报案之后,警方在乡村别墅外面的室外厕所里发现了小孩的尸首。当地警方虽竭力找寻线索,但一无所获。

  当乔纳森威彻尔介入案件调查后,他很快提出了全新的怀疑:会不会是这户人家里的某个人谋杀了小孩?最终,威彻尔坚信肯特同父异母的姐姐康斯坦斯就是凶手,但却找不到证据,也获取不到口供。公共舆论更是猛烈批评他“侮辱体面家庭的少女”。

  于是案件只能不了了之,威彻尔的声誉几近被毁,可在五年之后,这位姐姐在牧师的陪同下

  自首,承认杀害弟弟,接着便进行了一场广为人知的审判。这一案件流传甚广,狄更斯、威尔基柯林斯都曾在它的影响下进行创作。这起案件后来还被专门拍成了电影。

  而在此时此刻,米哈伊尔邀请这位警员进来坐下,还亲自给对方泡了一杯茶。面对这样的待遇,这位很是受宠若惊的警员先是用并不丰富的词汇称赞了《血字的研究》这

  部小说,接着就颇为郑重地表示道:“不瞒您说,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将这部小说当作是一种消遣,可其中的一些细节以及破案的手法真的让我觉得具有可行性,我不确定这是否是我的错觉,因此才想来拜访您请教一

  番

  据我所知苏格兰场已经至少发了两次声明来反对这部小说吧?不过这也正常,毕竟我在小说里面出于戏剧效果将你们塑造的有点不太正面”

  那是一点吗?虽然有些地方也没写错就是了

  乔纳森虽然很想顺着米哈伊尔的话嘲讽苏格兰场的一些内部争斗,但出于理性和克制,他最终还是坦诚地说道:“是有些影响,但我个人来找您是有预感能从您这里学到一些东西。”

  “那等您成名了,可千万要为福尔摩斯证明一下。”

  米哈伊尔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事实上乔纳森后来在苏格兰场确实走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位置上,并且五六十年代在公众那里享有很高的声誉。

  “听您的意思,您在这方面确实有一些研究和见解?”

  乔纳森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就像您所写的足迹学,我觉得您应该还有很多东西没写完,比如具体的侦查方法…”

  “研究谈不上,只是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想法,究竟是对是错或许还需要您自行判断。”

  “您说说看吧!”

  乔纳森不知从哪里掏出了纸笔:“我记一下。”

  米哈伊尔:“?”

  怎么感觉你好像抢了我的台词…

  关于所谓的足迹学乃至痕迹学,后世在这些方面可都是专门出了教材和论文来进行解析和研

  究,只可惜米哈伊尔基本上没怎么看过,只是出于兴趣随便看了几个篇章。不过即便如此,他这两下子就已经能让乔纳森奋笔疾书的进行记录,时不时还会问米哈伊尔

  几个问题。

  等到米哈伊尔终于停下来后,他才有些惊叹地表示道:“您好像能把那些模模糊糊的办案经

  验变成清晰可辨的一种体系,即便不是所有人都能应用的很好,但这肯定对处理案件有所帮助还有吗?您真的就这样告诉我了吗?不需要我为您做点什么吗?”

  “暂时应该是没有了,不过或许您可以留意一下我接下来连载的侦探故事。至于说更多

  的…&"

  米哈伊尔想了想道:“您如果觉得真的有些用处的话,就请将这些东西慢慢推广给别人吧,事实上我也并非只讲给您听,或许我有必要讲给更多地方的更多人听。尽管你们实际上并不为多数人负责,但还是希望你们有人能够打击真正的罪犯吧

  “您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您好像并不准备从中得到点什么?”

  在这个破案只为升官发财、出名和讨好有权有势的人们的年代,乔纳森问出了这个多少有些

  愚蠢的问题。

  “对我个人而言,是为了促进公平和正义吧。尽管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我希望这至少能够成为一种越来越清晰的方向吧。希望您也能认真考虑一下

  一想到如今这个时代各个国家和各个地方的状况,米哈伊尔就忍不住摇了摇头。

  而就这个话题聊了一会儿之后,很快,想到了什么的米哈伊尔灵机一动,便看着若有所思的乔纳森问道:“对了,您作为一位便衣侦探,您是否拥有一些在人群中隐藏起来以及躲避搜查和追踪的小技巧?”

  乔纳森:“?”

  你一个作家问这些干什么?

  莫非是继续为自己的作品寻找素材?

  不过这也可算是问对人了。

  尽管乔纳森有些不解,但既然这位米哈伊尔先生都这么问了,年纪不算大但经验已经很丰富的乔纳森也不拒绝,而是很快就拿出了看家本领,为米哈伊尔细细讲解了起来,甚至时不时地还要演示一下。

  米哈伊尔不自觉的就听入了迷 我在俄国当文豪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