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核心成员大概只有十个人左右,任务主要是在联络各地的小型社会主义社团或个人。
即便是到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核心成员依旧只有几十个人,所有支部加起来或许能够达到几百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1840年代,工人运动还尚未完全组织起来,没有合法政党,没有公开报纸,而秘密组织随时可能被逮捕、驱逐,所以秘密、松散和小规模才是正常状态。
甚至说到了第一国际乃至第二国际时期,因为内部原因和现实条件,这一国际联盟仍然没有统一指挥和足够强的执行力。
而到了更后面一点的时间,俄国出现了一个名为弗拉基米尔的男人,他一方面借鉴德国SH民主党的组织方式,如成员登记、会费制度、中心领导下的支部体系、统一纲领……
另一方面他也借鉴俄国那群没事就爱搞点恐怖袭击的民粹派的组织方式,如小规模核心、秘密地下、统一指挥、隐蔽联络等方式。
在这些东西的基础之上,他又“创新”出了先锋队和mz集中制。
再然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他捣鼓出的这套政党组织方式便展现出了非常恐怖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真要说的话,在比较合适的时代条件下,这套东西好像确实是正儿八经的“屠龙术”。
当然,米哈伊尔懂一点归懂一点,但理论和实操很多时候完全就是两码事。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完全就是一个小组织,组织内的成员最多就是在圈子内有一定的名声,而在恩格斯以及很多人眼中,米哈伊尔无疑是属于在文化领域铸剑扬名整个欧洲的“大人物”。
尤其是恩格斯少年时期曾一度想将自己的生命献给文学,也写了不少诗歌,因此在确定了米哈伊尔的身份后,恩格斯看向米哈伊尔的眼神中确实多了几分别样的意味……
尽管恩格斯确实挺喜欢这位年轻人的诗歌以及他那些描写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但跟一个刚见面不久的人推心置腹乃至接受对方的援助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此之前,恩格斯更多的还是想先跟米哈伊尔稍微聊一聊,至于更多的东西还是等真正熟悉后再做判断,这才真正是对他们的组织负责任的行为。
于是在惊奇过后,恩格斯也是像他在1844年跟马克思在咖啡馆交流那样,邀请米哈伊尔去他常去的那家咖啡馆坐一坐、聊一聊。
恩格斯所谈论的内容显然是具有倾向性的,毕竟就算他们年纪差不多,也未必拥有相同的政治观点和信仰,就像恩格斯在求学时代便已经成为了一名热烈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可他的朋友却被他激进的观点给吓坏了以至于想要“开导”他。
对此恩格斯严厉驳斥和嘲笑了他们:“为什么你,一个在政治上昏睡不醒的人,要责难我的政治信仰呢?”
而当恩格斯同这位看上去相当温和的年轻人谈起宗教、君主政体、等级制度等许多东西时,他便惊讶地发现对方竟然对这些东西没有丝毫敬意!
并非激烈的驳斥和抨击,而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蔑视,就仿佛这些东西在他那里已经彻底被扫进了垃圾堆一样!
与此同时,当恩格斯同这位年轻人谈起黑格尔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当下流行的一些共产主义思想时,尽管他的思维似乎并未形成一套足够完整的体系,但他的知识无疑是广博的,对很多东西的理解也都是较为精准的,甚至在谈到有些东西时,他不自觉的就流露出了他的深刻和思考。
所以这位正逐渐扬名整个欧洲的年轻诗人真是一个无神论者?甚至说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
他也是真的理解当下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他目前正在宣扬的新的社会主义思想?
而随着交流的深入,恩格斯也是越来越明白对方为何会有赞助他们的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想法,毕竟在谈到工人们和底层人民糟糕的处境时,对方知道的东西和细节并不比他少太多,流露出来的一些感情也绝非造假。
不知不觉间,恩格斯已经跟米哈伊尔说了快一个下午的话,但两人确实已经因为各自手头上的事情不得不说一声再见了。
尽管恩格斯出于谨慎对这次相遇并未完全放下戒心,但一想想两人交谈时的融洽、和谐,恩格斯终究还是忍不住握着米哈伊尔的手说道:
“我想我应该对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您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我们还有再见面坐下来聊一聊的机会吗?我都还没来得及跟您谈谈文学呢!”
就像那首在工人圈子里广为流传,且让他和马克思都相当感慨和触动的《一个工人读历史的疑问》,恩格斯很想听一听这位绝顶的文学天才对这首诗的看法。
不过现在再谈的话时间就真的有点来不及了……
“我非常乐意。”
感受到恩格斯那双手传递过来的力度,米哈伊尔同样用力地握了握恩格斯的手,颇有些感慨和激动地回答道:“这是我的荣幸!”
恩格斯觉得跟米哈伊尔的交谈相当愉快,米哈伊尔又何尝不是呢?
米哈伊尔从恩格斯这里听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的同时,他也终于是不太有顾忌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有些事的看法,他确实很少会跟别人进行如此深入的交谈……
“这是我在巴黎的住址,欢迎您随时联系我,期待我们下次见面了!”
在说完这番话后,确实是有一些要紧事的恩格斯很快便挥手同米哈伊尔告别,而在前往别的地方的途中,他在回味今天的谈话的同时,也是再次有些惊奇地想到:
一个农奴制国家出身的人竟然会对有些东西有如此深入的了解吗?
俄国应该压根就没有像样的工人组织……
而米哈伊尔在目送年轻的恩格斯离开之后,米哈伊尔在感慨恩格斯的博学和口才的同时,也是稍稍思考了一下他在这方面的行动。
由于米哈伊尔接下来还要回到俄国,所以更加深入的接触暂时还是算了,至于说更远的事情,只能是等到更远的时候再看,不然现阶段就传出去一些风声的话,说不定米哈伊尔前脚才刚踏进圣彼得堡,后脚就得被一通审查。
以他现在的名声,估计也真的会让很多人拿放大镜来审视他……
在这次普通却似乎又意义重大的会面之后,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米哈伊尔除了准备迎接将军一家的到来以外,更多的就是在应对一大堆人的围追堵截和拜访。
就像屠格涅夫前几天说的那样,巴黎有相当多的人都想见一见米哈伊尔,而随着米哈伊尔正式抵达巴黎的消息传播开来后,没过多久,在一个十分寻常的日子里,米哈伊尔在巴黎的老朋友《世纪报》的老板迪塔克便敲响了米哈伊尔家的房门。
而他刚进来坐下,就用一种异常坚定的语气对米哈伊尔说道:“米哈伊尔先生,您如果今天不把您说好的新作品交出来的话,我就坐在您这里不走了!快把您的新作品交出来吧!我甚至愿意给您一个比仲马先生的作品还要更高的价格……”
米哈伊尔:“?”
好歹也是巴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的老板,至于这样吗……
其实正常来说确实不至于,再怎么说迪塔克都认识一大批巴黎的知名作家,真想在报纸上连载新作品那肯定也是不缺稿子的。
但如果说是现在的米哈伊尔的作品的话,迪塔克只能说至于,相当的至于!
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海底两万里》这一年来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人气,可以说到了现在,几乎每一期《海底两万里》都会引起众多的关注和讨论,跟当年轰动了巴黎许久的《基督山伯爵》比起来也相差无几了。
另一方面便是米哈伊尔在伦敦的成功显然进一步提升了他在巴黎的知名度,有相当一部分读者都是在看到了米哈伊尔在英国的那些新闻后才看起了正在连载的《海底两万里》。
在多方面的因素的加持下,《世纪报》的销量便逐渐来到了这几年的一个峰值,为了不让这个数据下滑,《世纪报》除了争取《血字的研究》等作品的法语版连载外,自然还是希望能从米哈伊尔这里得到新的稿子。
之前几次催稿得到的都是正在写的回复,现在既然米哈伊尔已经出现在巴黎,那么迪塔克便决定就算是现场等也一定要亲自看着米哈伊尔开始写……
面对这样催稿的迪塔克,这次来巴黎确实有再续上一部作品的打算的米哈伊尔稍稍想了想,终究还是先掏出了一半稿子交给了看上去有些苦大仇深的迪塔克。
而在成功拿到一部分稿子后,迪塔克在来了一波变脸之余,也是看都不看稿子的具体内容便直接承诺道:“米哈伊尔先生,我会给您一个满意的价格的,这将是整个巴黎最为优厚的待遇……但还是请您继续多写一点吧,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合作机会……”
对于这样的话,米哈伊尔却只是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其实到了现在这一步的话,随着米哈伊尔已经在巴黎打响了名声,那么无论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米哈伊尔都应该稍稍转变一下思路了,就像如今的他已经不是那么需要拿出那些容易流行的作品来快速成名,而是真的要用一些更加深沉和厚重的作品来真正巩固在法国文坛的地位。
具体如何米哈伊尔暂且还在考虑当中。
而在送走了迪塔克之后,接下来一波又一波的老熟人或者陌生人的拜访也着实是让米哈伊尔感到头疼,但为了不让这些麻烦越积越多,米哈伊尔终究还是打起精神专心应对了起来。
不过米哈伊尔不知道的是,在他忙着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事情的时候,将军一家已经提前好几天正式抵达了巴黎……
之所以这么迅速,主要还是将军一家并未像计划中的那样在沿途的有些地方歇上一两天。
只因当时在到达某个还算开放和发达的城市后,兴致勃勃的将军直接径直走向书店,准备寻找一下有没有跟米哈伊尔相关的书或者消息。
好消息是将军确实找到了,甚至还拿着书跟丹尼列夫斯卡娅夫人炫耀道:“瞧瞧!这里距离巴黎足足隔着两三个国家,但你却已经能在这里看到米哈伊尔的小说!”
坏消息是将军在翻阅其它报纸和杂志的时候,一不小心就翻到了杂志上讽刺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滑稽漫画……
在娜佳的观察中,她的父亲先是表现的有些恼怒,但在意识到这里并非俄国且周遭都是陌生人的时候,她的父亲反倒是多看了这副漫画两眼……
娜佳:“?”
但不管怎么说,将军最终还是向这家书店表示了抗议,而在接下来的路途中,似乎是为了避免再碰到一些麻烦事,将军索性是缩减了在一些城市中停留的时间,然后径直奔向巴黎。
随着距离巴黎越来越近,娜佳那颗本就激动的心顿时就颤抖了起来,只是不知为何,她总觉得她的父亲表现的似乎还要比她更加激动……
而像将军一家的话,既然他们早早地就确定了行程,那么在正式抵达巴黎之前,将军其实就已经通过一些关系,安排了一些人将他们一家在巴黎的住所打扫干净,并且提前了解巴黎的一些情况,打听一下最近究竟都有哪些大人物正在巴黎。
只是当将军一家终于来到他们在巴黎的住处后,将军却是听到别人向他汇报了一个堪称惊人的消息:
“你是说,法国有好几位知名的剧作家和诗人都想见我,都想跟我谈论谈论文学和艺术?”
“……没错。”
将军:“???”
难道我要将我在俄国被埋没的天赋带到法国了吗? 我在俄国当文豪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