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与美国方面,无论是政治界还是文化界,交流都极少,直接交流更是几乎没有。
虽然也有一些美国出版商,比如「哈珀兄弟」,曾经通过信件向他发出约稿邀请,但几乎都被他转给德拉鲁瓦克后冷处理了。
他不缺愿意刊登自己作品的报纸或者杂志,美国人给出的稿费也不会比英国人更高。
在莱昂纳尔看来,现在的美国是一个充满机遇,同时充斥着混乱的新世界,在文化方面,它对外国作家的版权处置比俄罗斯还糟糕。
俄罗斯至少在戏剧上还会尊重大家的版权,排演新剧都会付给高昂的稿费—当然,主要原因还是欧洲剧团交流频繁,大剧院每隔几年就会进行全欧巡演。
巡演不仅票房报酬丰厚,而且需要当地剧院的支持才能成功,所以戏剧界比文学界更早结成了较为牢固的利益同盟。
这也是莱昂纳尔近来“沉迷”戏剧创作难以自拔的一个主要原因。
无论是《合唱团》还是《雷雨》,都在给他持续创造惊人的收入,虽然还比不上《蒙铁尔密卷》的版税,但是远远超过小说。
尤其是《合唱团》,他已经陆续授权了英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近十个大型剧团演出,各种颜色的钞票简直像开了闸的塞纳河水一样流进口袋里。
但是这条河水里,一美分的浪花也没出现过。
他不相信美国读者没有在看自己小说的英译本,尤其是《福尔摩斯探案集》。
19世纪的美国读者的口味基本还处于英国人看什么我就看什么的水准,文学根基和审美特质还没有完全形成。
所以莱昂纳尔对这个时代的美国兴趣缺缺,十分冷淡。
不过能够惊动美国大使亲自出面发来正式邀请函,恐怕只有寥寥几人。
莱昂纳尔脑中闪过几个名字,然后放下信函,目光投向窗外巴黎灰蓝色的天空。
1881年9月11日夜,巴黎的空气中已经带上初秋的凉意。
美国大使馆灯火通明,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醒目。
一辆带有“索雷尔-标致”铭牌的马车停在使馆门前。
莱昂纳尔身着剪裁合体的黑色晚礼服,挽着苏菲走下马车。
苏菲为今晚选择了一袭深蓝色的丝绒长裙,领口点缀着细碎的珍珠,既庄重,又温婉。
她轻轻挽着莱昂纳尔的手臂,低声道:“我有点紧张,听说美国人都很...热情和直接。“莱昂纳尔拍了拍她的手背:“放松点,就当是来看一场戏。”
走进使馆内部,装饰水晶吊灯将大厅照得亮如白昼,空气依旧是雪茄、香水和食物的气味。
衣着光鲜的男男女女穿梭其中,交谈声、笑声与弦乐队的演奏交织在一起。
大使列维·莫顿是一位面带笑容、举止得体的外交官。
他热情地迎接了莱昂纳尔和苏菲:“索雷尔先生,欢迎光临。您能前来,真是让今晚的宴会更有光彩了!”
他的法语带着轻微的口音,但非常流利。
寒暄后,列维·莫顿将莱昂纳尔带到一个由美国艺术家、作家组成的“小团队”前面,向莱昂纳尔做了简单的介绍。
这些人多数都是因为仰慕法国文化才旅居巴黎,不过始终都徘徊在巴黎文化圈的外围,难以进入那些最重要的沙龙。
莱昂纳尔的到来,简直像一颗烧红的铁球被扔进了冰水里,瞬间就融化了这些人高冷的外表。
他们围着莱昂纳尔,恭维着、讨好着,谈论着莱昂纳尔的小说、戏剧,谈论那场充满喜剧意味的审判。
仿佛只需要眼前这个年轻人的一句话,他们就可以进入巴黎最中心的那些文艺圈子。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足以让他们在美国本土都声名鹊起毕竟一个美国作家,和一个在法国成名的美国作家,含金量截然不同。
莱昂纳尔自然明白这些,他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与这些仰慕者谈论着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审慎地评价每个人的才华,不轻易做出什么许多。
当然,他的心思也始终在留意着那位“重要的客人”。
终于,莫顿大使适时地结束了与另一拨客人的交谈,转向莱昂纳尔。
他微笑走过来:“索雷尔先生,请允许我为您引荐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他对您可是仰慕已久了。
苏菲小姐,我的夫人很想和您聊一下最新推出的儿童自行车,她给我们的孩子每人都买了一辆...”
苏菲识趣地点了点头,融入了莫顿大使夫人的小圈子里。
莫顿大使则带着莱昂纳尔,在那些美国作家恋恋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主会场,来到一处偏厅。
刚走进偏厅,莱昂纳尔就看到一个身材矮小结实,精神奕奕的中年男人。
莫顿大使热情地开始介绍:“这位是托马斯·爱迪生先生,来自新泽西州门洛帕克的杰出发明家。
爱迪生先生,这位就是您一直想见的莱昂纳尔·索雷尔先生。”
果然是他,莱昂纳尔心中了然。
尽管早有猜测,但真正面对这位“门洛帕克的巫师”,还是让莱昂纳尔内心微微震动。
这就是那个用白炽灯点亮了世界,建立了第一个中央发电站,并且在未来会与特斯拉展开残酷“电流战争”的人。
而自己在几个月前,刚刚从他手里撬走了特斯拉和“爱迪生电气”巴黎分公司的全部电气工程师。
但此时的托马斯·爱迪生笑容可掬,似乎这件事情完全没有发生过。
他主动伸出手,用力地与莱昂纳尔握了握:“索雷尔先生,久仰大名!终于见面了。”
他的英语语速很快,旁边有一位翻译帮着低声转述。
“爱迪生先生,幸会。”莱昂纳尔用英语回应,语气平静。
托马斯·爱迪生并没有感到意外,挥了挥手,翻译就离开了偏厅。
莫顿大使见目的已经达到,便举了举酒杯:“希望你们聊得愉快!”
然后他也离开了偏厅。
一时间,这里便只剩下莱昂纳尔与托马斯·爱迪生两人。
他打量着莱昂纳尔,笑容依旧灿烂:“首先要恭喜您,索雷尔先生。我在美国也关注到了您最近在司法上赢得的那场漂亮胜利。
面对不公的指控,您的反击如此有力,还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这非常了不起。
“莱昂纳尔语气淡然地回应:“您过奖了,爱迪生先生。我只是侥幸得到了真相的眷顾,也幸亏巴黎市民们在那时候是清醒的。”
爱迪生哈哈一笑,似乎很欣赏莱昂纳尔的说法:“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巴黎这样复杂的城市。”
随即他就开始切入主题:“索雷尔先生,我听说您的‘索雷尔电气’发展迅速,在法国的剧院改造项目中表现出色。
不知道有没有兴趣参加电力博览大会?”
莱昂纳尔心中一动,他知道爱迪生说是正在工业宫举办的首届国际电力博览会,时间从8月一直绵延到11月。
这是电力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集中展示了自1878年以来电力技术的飞速进步。
虽然博览会8月就开始了,但是由于天气原因,人流量不大,多是一些小巧、新奇的玩意儿在展出。
进入9月、10月,才是这个博览会的高潮,真正有实力的厂商或者发明家,都将在这两个人向世人展现自己的成果。
莱昂纳尔含蓄地点了点头:“当然,爱迪生先生。这样的盛会。‘索雷尔电气’自然不会缺席。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向欧洲乃至世界展示我们理念的绝佳平台。”
莱昂纳尔知道特斯拉他们已经为了这个大会准备了几个月,自己也深度参与其中,就是为了到时候一鸣惊人。
托马斯·爱迪生身体微微前倾,显出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哦?‘索雷尔电气’这次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惊喜呢?我对此非常好奇。毕竟,能吸引走我巴黎分公司那么多优秀工程师的公司,必定有独到之处。”
莱昂纳尔微微一笑,这位大发明家还是放不下之前的心结。
但他的应对仍然滴水不漏:“请允许我保守秘密,爱迪生先生。等到一周后在工业宫,大家自然就会知道了。
我相信不会让对电力的未来感兴趣的人失望。”
他停顿了一下,反将一军:“那么,‘爱迪生电气’这次又准备了怎样的‘奇迹‘,来征服巴黎和欧洲呢?”
爱迪生对莱昂纳尔的恭维很有些开心。
他挺直了腰板,脸上露出布道者般的热情与自信:“很巧,索雷尔先生,我们也选择在一周后,在工业宫向公众展示‘史无前例的电与光的奇迹’。
我们将证明,稳定、可靠、足以改变城市生活的照明和动力,已经成为现实。”
莱昂纳尔自然知道他说的是直流电和白炽灯,只不过他也猜不出爱迪生这次会用什么方式来展现这套系统。
爱迪生当然也不会透露细节,而是将话题转向了他关心的方向。
这时候他脸上的笑容更加真诚了一些:“说回您的‘索雷尔电气’,索雷尔先生。
我必须说,你们的剧院改造工程,将电灯照明与戏剧艺术如此完美地结合,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舞台效果。
您的眼光和魄力,令人钦佩!”
莱昂纳尔不动声色,并没有开口谦虚,他知道爱迪生的话志不在此。
果然,记下来这位大发明家就压低了声音,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建议:“索雷尔先生,您有没有考虑过,我们之间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您拥有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力和渠道,而‘爱迪生电气’拥有最成熟、最可靠的照明系统和专利技术。
如果我们联合起来,成立一家新的公司,比如就叫‘爱迪生-索雷尔电气’,共同开拓欧洲市场....
想象一下,那将是多么强大的力量!我们可以更快地将电灯普及到每一个需要光明的角落。”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