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历史小说>我在俄国当文豪>256、你将杀死上帝与回归
  因此我必须下山,深入人世:如同你每晚所行的,走下到海的那边,还把你的光带往那下面的世界,你这极度丰饶的天体啊!

  我必须,像你一样,下降,正如我要下去见他们的那些世人所称为的没落。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关于数学之类的知识,米哈伊尔的记忆中并未储存多少内容,因此他当然不可能过多涉及这块领域。

  至于说为什么要把一个后世未能证明的猜想拿给高斯老师,更多的还是希望高斯那颗聪明绝顶的大脑能将这一块的研究往前推一把,倘若高斯真的能做到的话,这无疑是整个人类的福祉。

  这会不会让未来更好一些呢?

  当然,这只是米哈伊尔的想法,至于高斯对这一猜想究竟有没有兴趣会不会继续研究下去,这就不是米哈伊尔能够干涉的问题了。

  至于说这个猜想的归属权问题,米哈伊尔只能说依旧马甲,倘若别人硬要深究的话,米哈伊尔大不了就像拉马努金那样宣称得到了某种启示,然后怎么怎么......

  总而言之,虽然米哈伊尔数学相当不咋地,但某种意义上那也真是为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了。

  而拜访过高斯之后,米哈伊尔这趟短暂的德意志之旅基本上算是结束了。

  虽说从老前辈茹科夫斯基那里得到了已经被亚历山大二世提过的噩耗,但从这次拜访中茹科夫斯基对米哈伊尔的态度来看,这位老前辈在给皇室的回信中说不定还会说说米哈伊尔的好话......

  在重返巴黎乃至重返伦敦的路途中,米哈伊尔除了思考接下来的一些工作和安排以外,也是突然想到了回去的路上似乎恰巧路过某个名字很是熟悉的省份。

  于是米哈伊尔看了看高悬的太阳,坐上了自己的马车,无声无息处,太阳轮转了三个日夜,在这之后,名为米哈伊尔的青年便到达了位于德意志地区萨克森省的勒肯村。

  来到这样一个很是安静和祥和的地方,多少有些兴致勃勃的米哈伊尔在稍微向当地人打听了一番后,便径直走向了当地的教堂。

  同欧洲的很多地方一样,勒肯村地方虽然不大,但它同样拥有一所不小的教堂以及一位虔诚的牧师,按照惯例,牧师一家人居住在堂区的牧师寓所里。

  毫无疑问,勒肯村的牧师卡尔·路德维希·尼采是一位虔诚的教徒,他高大英俊,据说还曾为公爵府主持宗教仪式,他有着庄重的气质与保守的观念。

  而他的妻子弗兰齐斯卡同样虔诚,尽管在文化教育方面有所欠缺,但她既务实又理智。

  就在两年前,他们的儿子出生了,由于他的儿子跟此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弗里德里希·威廉是同一天生日,于是卡尔便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米哈伊尔来的时间正好是勒肯村一周一次的礼拜日,只可惜他来的时间稍稍有些晚,等他走进教堂时,礼拜基本上已经结束,教堂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还在。

  米哈伊尔闻着冷石与蜡烛的味道,一眼就看到了讲坛上身着黑袍、戴白领圈的牧师,而在前排的长椅上,正坐着牧师那神情端正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

  看着教堂里的圣像,米哈伊尔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接着便径直朝前面的位置走去。

  而或许是因为他的长相在这里比较奇特,因此他才刚在前排坐下,基本上认识整个村庄所有信徒的牧师便有些诧异地看了过来,就连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都循着动静转头看了过来。

  “这位先生,您是......”

  当牧师过来询问之时,米哈伊尔也是笑着回道:“我最近正在德意志地区游历,今天恰巧路过了此处,便想着来此处的教堂看一看。”

  “想必您一定十分虔诚,即便在旅途中也并未忘记上帝的存在。”

  牧师点头表示认可的同时,他听着米哈伊尔那奇特的口音和相貌,也是忍不住问道:“您是来自哪里呢?您的名字是?”

  “我来自俄国,我叫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很高兴认识您。”

  “您竟然来自如此遥远的地方?”

  听着这一长串奇怪的名字,牧师除了惊讶米哈伊尔竟来自如此遥远的地方以外,倒是也没有什么其它的反应。

  毕竟米哈伊尔如今虽然小有名声,但想达到让这样的小地方都知道自己名字的成就,那确实还差的很远很远。

  稍作寒暄之后,出于礼貌,这位虔诚的牧师便向米哈伊尔介绍了他那就坐在一旁的家庭成员,而在介绍到他那个虽然年幼却是不吵不闹的儿子时,这位牧师也是忍不住点头道:“他叫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如您所见,像他这个年纪的孩子,在教堂竟然能保持一种难得的安静。

  或许他也已经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等他长大后,也一定是一位像你一样虔诚的信徒。”

  米哈伊尔:“?”

  我的信仰就先不提了,但您的孩子那可真是魔童降世,我要是提前给您看看他日后的《敌基督者》,您说不定就真的要大义灭亲了......

  当然,尼采反对的基督显然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道德和文化,不过就算是在几十年后,他的那些言论也依旧称得上惊世骇俗。

  对于这位牧师的话,米哈伊尔虽然感觉多少有点难绷,但他面上还是微微点了点头,与此同时,他也是看着那个年幼、安静的孩子,真心实意地说道:“他会成为一个伟人的,未来会有无数人知道他的名字。”

  像这样的奉承话,牧师听了虽然并不当真,但作为父亲他还是高兴了起来,甚至说直接将自己年幼的孩子叫了过来,让他试着向这位先生打声招呼。

  由于他实在是太小,因此很短的一段路他也走的踉踉跄跄,临到最后的时候,这个孩童的脚步一个不稳,似乎下一秒就要摔倒在地。

  就在这时,眼疾手快的米哈伊尔直接伸手抱住了这个孩子,在对着这个话都说不利索的孩子的眼睛的时候,米哈伊尔除了一下子想起“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没有神!”这句话以外,也是抱着这个孩子再次重申了一下自己的观点:

  “他会成为一个伟人的,未来会有无数人知道他的名字。”

  话说回来,我要是现在凑到他耳边来说一句“你将杀死上帝”,这位小朋友会不会被吓哭......

  稍稍想了一下,米哈伊尔既然身处教堂,那自然是没有说这么冒昧的话。

  而在按照仪式简单的在教堂做过祷告之后,米哈伊尔在最后看了一眼那个懵懂无知的孩童,并提醒牧师注意身体健康,他便正式向牧师一家告别。

  米哈伊尔虽然走了,但或许是因为俄国人在这里极不常见的缘故,牧师和他的妻子还是记住了这个年轻人以及他那奇特的名字。

  等再过一些年,他们或许就会跟自己的儿子提起这件事,而到了那个时候,或许米哈伊尔的名声已经大到足以让他们都有所耳闻的程度......

  到了那时,尼采又会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这一切都尚未可知。

  而无论之后如何,在见过年幼的尼采之后,米哈伊尔顿时便感觉自己这趟德国之旅已经暂时圆满了。

  于是米哈伊尔很快就重新坐上了马车,并且按照最快的路线返回巴黎。

  而没过几天,多少有些风尘仆仆的米哈伊尔就已经出现在了巴黎的街头。

  由于他并未通知任何人,米哈伊尔在到达巴黎后可谓是相当放松地在巴黎的街道上散步。

  坦白说,随着米哈伊尔将摊子铺的越来越大,不知不觉间,米哈伊尔就算是想摆烂也不得不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转起来了。

  俄国的话暂且不提,单说巴黎的话,尽管米哈伊尔的《海底两万里》还要连载挺长一段时间,但《世纪报》的老板已经催了米哈伊尔好几次,想要从米哈伊尔这里拿到新的稿子。

  与此同时,《世纪报》那里还收到了非常多的读者来信,米哈伊尔确实还得找时间认真看一看,然后挑一些做出回复。

  如果说巴黎这边的读者来信米哈伊尔还能看一看的话,那么远在俄国的读者来信,米哈伊尔是想都不敢想一下......

  由于米哈伊尔在国外待的属实有点久,外加他确实没怎么在俄国发表新作品,时间一长,他的那些俄国读者的怨气未免就越来越大,寄给《现代人》杂志的信也从一开始的言辞恳切变得越发激烈。

  虽然不知道有多激烈,但米哈伊尔觉得还是先不要看比较好。

  值得一提的是,涅克拉索夫还专门跟米哈伊尔提了一下某位读者的来信:“他似乎正居住在喀山。尽管他写信的主要目的有点像是想恐吓你,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写的很有文采,我认为他或许有着某种难得的天赋.....”

  米哈伊尔:“?”

  喀山?

  难道说......

  虽然心里面大致有一个模糊的猜测,但不管对方究竟是不是米哈伊尔想的那个人,米哈伊尔依旧要说恐吓别人是很不好的行为......

  除了俄国,米哈伊尔在巴黎也没好太多,一旦他在巴黎的消息传出去后,想必要不了多久,先是小说这一块的事务,接着便是靠着米哈伊尔的《茶花女》一飞冲天的蒙马特剧院。

  米哈伊尔上次跟蒙马特剧院的经理埃蒂安碰到的时候,即便当时的街上来来往往都是人,但埃蒂安在看到米哈伊尔的那一瞬间,他先是奋力跑到米哈伊尔面前,接着连人都不避了,膝盖直接就是一软然后抓着米哈伊尔道:

  “米哈伊尔先生!您就住在巴黎吧!再写些新剧,再好好照顾一下那些想要见您的女士们吧!由于您长期不出现,她们有些人甚至都已经因爱生恨了,我们剧院可是已经吃了不少苦头......”

  米哈伊尔:“???”

  有什么事请尽管冲着剧院去吧,可千万别冲我来......

  坦白说,米哈伊尔觉得再来一部戏剧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奈何审查制度摆在那,外加耗时太多,所以很多事情都只能暂时搁置下来。

  而除了剧院这一块,似乎也有许多沙龙或者宴会想要邀请米哈伊尔参加,这就也是一件麻烦事。

  像这些事情米哈伊尔光是想想就感觉有点头疼了......

  米哈伊尔琢磨着挑几件事先稍微解决一下的同时,不知不觉间,他在法国的第一站还是来到了他的妈妈和妹妹这里。

  而当米哈伊尔跟看到他相当激动的妈妈和妹妹拥抱的时候,米哈伊尔也是注意到了他妈妈整个人的萎靡和些许愁闷。

  在米哈伊尔开口询问之后,他的妈妈普莉赫里娅也是忍不住开口说道:“亲爱的米沙,我们究竟什么时候回去呢?虽然在巴黎我们过上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好生活,可是时间一长,难免就想念起以前的生活......”

  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总不能说我有可能干一些大的吧......

  好在是普莉赫里娅清楚米哈伊尔在这边有很多事情要忙,她在稍稍提了一下这件事后,很快就关心起了另外一件事:“米沙,为何你在巴黎这边的店铺会招收这么多年轻的孩子呢?他们似乎并不能直接上手你店里的工作。”

  米哈伊尔还在组织语言之际,他的妹妹杜妮娅却是已经替他回答道:

  “妈妈,这更多的还是为哥哥培养一些值得信任的人,从这个年纪开始似乎正好......”

  米哈伊尔:“?”

  培养多少,八百个吗......

  尽管确实有着这样的打算,但米哈伊尔确实没怎么跟自己的妹妹提起过,因此听到自己的妹妹说出这样一番话,米哈伊尔确实还是有些吃惊的。

  而就当米哈伊尔在巴黎待了两天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伦敦自然也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 我在俄国当文豪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