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历史小说>我在俄国当文豪>257、结社与最热门的作家
  关于商业这一块的内容,实话实说米哈伊尔确实是个半吊子,为了能够将心中的一些商业计划变成现实,米哈伊尔其实没少花时间来研究一下在这年头应该如何经商。

  为此米哈伊尔是真的请教过频繁创业频繁失败的巴尔扎克老师,毕竟再怎么说,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听一听还真能避开一些麻烦的东西。

  不过请教巴尔扎克的问题在于,巴尔扎克往往说着说着就一拍大腿,一脸懊恼地说道:“差一点!就差一点我就真的成功了!我想我只是缺了点运气,不然我早就发财了......”

  能不能发财不知道,嘴是挺硬的......

  除此之外,米哈伊尔也确实是请了几位专业人士来处理一些事务,并且传授某些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最让米哈伊尔惊讶的无疑还是他的妹妹在这一块的进步和发挥。

  别的先不说,至少已经能够将一家还算大的裁缝店给安排的井井有条,也确实按照米哈伊尔期望的那个方向运行了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米哈伊尔在巴黎和伦敦的精彩发挥以及他拿出来的一些较为超前的时尚理念,总之他的店在如今的伦敦还真有一席之地,甚至已经到了会有竞争对手来打探他的店又推出了什么新设计的地步。

  当然,要说真的靠这家店挣到了很多钱那倒也没有,毕竟花销确实不小,而在外人看来,米哈伊尔这里与其说是裁缝店倒不如说更像一家慈善机构。

  哪有老板会招收这么多年幼的学徒甚至还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教育的?

  米哈伊尔之所以这么安排的原因,一方面是他显然当不了一个合格的资本家,尤其还是这年头的,另一方面就像他妹妹说的那样,培养一些值得信任的人,任何事情都要米哈伊尔亲力亲为的话,那么他以后估计压根就闲不下来。

  要说有什么更为高远的目标,那米哈伊尔无非就是希望将有些东西传递出去,多点人来试着一点一点改变身边的事物乃至更多的东西总归是一件好事。

  但话又说回来,人一多是不是还是得简单搞个组织,然后俄国搞一个,法国搞一个,英国搞一个.....

  呸!

  我这是要干什么?!

  不过该说不说,在风起云涌的十九世纪,结社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最为知名的像是什么共济会,早期吸纳贵族与社会精英,在启蒙运动中影响显著,伏尔泰、华盛顿等历史名人均为其成员。

  再就是意大利秘密革命组织烧炭党、青年意大利党,法国的法兰西秘密社团,拿破仑三世在还是热血青年的时期就支持过烧炭党的起义活动。

  除此之外还有雅典之友社、青年德国派、青年波兰运动、青年欧洲、第一国际......

  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结社现象就更为普遍。

  这种情况下,像米哈伊尔这种不怎么混各种派别的人反而是少数分子。

  对此米哈伊尔只想说他很难想象他能在组织或派别里面扮演什么角色。

  不过像这件比较重大的事情终究还是要放到后面再谈。

  米哈伊尔在巴黎这里待了两天处理掉一些该处理的事情后,他自然是再次朝着伦敦走去。

  算算时间,米哈伊尔在英国那边的工厂应该已经基本完工了,那么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进行一些宣传工作了......

  米哈伊尔思考着这些事情的同时,没过多久便重新走进了伦敦这座雾蒙蒙的城中当中。

  严格来说,米哈伊尔离开英国的时间并不算久,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若不是这年头欧洲的交通太过不便,以米哈伊尔的效率估计还要再快上一些。

  而这么短的时间,伦敦这边按理说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才对,但当米哈伊尔到达伦敦并买上几份报纸后,其中一份报纸上的某篇新闻顿时就让米哈伊尔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这份报纸总得来说以刊登各种趣味文章为主,而米哈伊尔看到的那篇文章的标题正是:

  《英国美食家米哈伊尔先生极富浪漫的创造:仰望星空派》

  米哈伊尔:“?”

  英国有美食家这玩意吗......

  至于文章的具体内容,大致来说还是米哈伊尔前段时间多嘴惹下的祸端:

  “近日,在本市东区,出现一道既令人好奇又能勾起食欲的奇特菜肴,它拥有着一个极为浪漫的名字,仰望星空。

  据说它是那位颇具创造力的绅士——《血字的研究》的作者米哈伊尔先生发明出来的,这道派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然其派皮上却探出几颗烤得金黄的鱼头,齐齐朝天,仿佛在虔诚地仰望星辰......

  已经有诸多《血字的研究》的读者纷纷前往品尝,并给了这道菜很高的评价,据他们所言,这是只有福尔摩斯的创造者才能发明出的美味佳肴......”

  米哈伊尔:“?”

  因为福尔摩斯竟然连这样的食物都要夸吗?

  你们这群家伙......

  我认可你们了。

  看完这部分内容后,米哈伊尔也是突然感觉有点饿了,等他按照熟悉的路走向自己常去的小吃摊后,米哈伊尔便一下子就愣在了原地。

  在他的记忆中,老约翰的烤马铃薯卖得虽然还不错,但只是马铃薯的话又怎么可能让这么多人都挤在他的摊位前?

  不过很快,当一位工人兴冲冲地拿着纸包着的炸鱼薯条走出来时,米哈伊尔一下子就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而事实也正如米哈伊尔想的那样,老约翰作为一个比较难得的行动派,在他下定决心的第二天晚上,他便着手制作起了米哈伊尔所说的炸鱼薯条。

  即便他的妻子出于对不确定的新事物的害怕对老约翰说:

  “上帝啊!你怎么还要把鱼裹上一点面粉?太浪费了!还有这些油,你怎么能放这么多?马铃薯,还有马铃薯,你切成长块,那些工人和乱糟糟的爱尔兰人只喜欢大的马铃薯,越大越好!

  切成长块的马铃薯,他们一个子儿都不会付给你!”

  但老约翰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制作了一批炸鱼薯条出来。

  不过在最开始的,由于这些炸鱼薯条的价格相对较高,选择它的人并不算多,可一旦有人尝过之后,顿时就觉得这样的搭配越吃越有滋味,于是没过多久,老约翰便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

  对此米哈伊尔只想说土豆这玩意它就很难不好吃,特别是在炸过之后,这样的高热量食物大概就更容易赢得体力劳动繁重的工人们的青睐。

  就在米哈伊尔微微有点愣神之际,老约翰却是已经透过人群发现了很是显眼的米哈伊尔。

  见到这位真正的绅士,老约翰顿时连自己手上的生意都顾不上了,赶忙挥手示意米哈伊尔来他这边。

  而他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引起了在场的工人们的惊讶和不可思议。

  一个普通小贩,他怎么可能认识一位穿着相当体面的绅士,还能挥手邀请对方过来呢?

  等到米哈伊尔真的过来后,老约翰后面热情洋溢的介绍就更让这些工人们感到难以置信了:

  “先生们,这位就是炸鱼薯条真正的发明者米哈伊尔先生了!”

  一位看上去相当体面的绅士,他竟然也能创造出这样受到底层人欢迎的食物?

  正当别人这么想的时候,老约翰却是一边为米哈伊尔装起了一份炸鱼薯条,一边十分高兴的跟米哈伊尔说起了自己接下来的打算:

  “如您所见,我现在的生意相当不错,甚至有时候我都已经忙不过来了,我准备让我的弟弟也来做这个,他前阵子刚刚失去工作......”

  炸鱼薯条家族?

  米哈伊尔在接过来的同时,也是颇为感兴趣的跟老约翰多聊了两句,但因为并不想耽误老约翰做生意,因此没过多久米哈伊尔便拿着东西站到了一旁。

  正当米哈伊尔准备找个合适的地方吃点东西的时候,他却是突然从工人们的讨论中听到了熟悉的东西:

  “最新一期《血字的研究》是不是马上就要卖了?它的价格实在是有些太贵了,我准备到时候早点去酒馆占个好位置。”

  “那你可得早点过去,尤其是在最新一期刚出来的那天,酒馆里面根本就没有位置!就算是想挤到什么缝隙里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福尔摩斯吗?作者每次都停在了最为关键的地方!他再这么做,上帝一定会惩罚他的!

  就像上一期的内容,所有人都在讨论这桩案子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结果那个福尔摩斯呢?前面刚说完:“我决无意伤害你们两位的感情,但是,我必须说明,我认为官方侦探绝不是他们的对手,这就是我为什么没有请求你们协助的原因。”

  后面他就突然要出门旅行,结果找来一位车夫后,他便突然道:让我给你们介绍介绍杰弗逊·侯波先生,他就是杀死锥伯和斯坦节逊的凶手。

  这个可怕的福尔摩斯究竟是怎么在这么复杂的情况下直接抓到凶手的?我到现在都还没有想明白!跟别人讨论也讨论不出来什么,偏偏作者就是不肯直接揭露谜底,转头就讲起了犯人的故事。但我只想看福尔摩斯!”

  “我也想不明白,不过报纸上那些绅士一个个也都讨论不出来什么东西,我就更加想看到谜底被揭晓了。”

  “你们是说那部写侦探的小说吗?听起来确实是个不错的故事,我们要是能有那样的能力,指定能让苏格兰场的警察亲自上门求我们!但有时候我其实更喜欢别人改编过后的版本嘿嘿嘿。”

  “改编过后的版本?你在哪里买的?”

  ......

  虽然米哈伊尔也有点想借一部说话,但由于别人说到这一部分时就压低了自己的声音,于是米哈伊尔便只能作罢,一边吃着手上的东西一边继续看起了最近的报纸。

  在报纸上米哈伊尔显然能够得到不少他想知道的信息,就像刚才的工人们讨论的那样,上一期的《血字的研究》的内容可谓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毕竟就当读者们都处于一头雾水的情况,甚至说觉得这件案子会更加复杂和曲折的时候,那位神奇的侦探福尔摩斯竟是直接就将凶手给逮捕了!

  但是明明都把犯人抓住了,却是迟迟不肯讲推理的依据和过程,反而是讲起了犯人的故事!

  这样的设计无疑让很多读者不满,不过或许也是因为中间有着这样的停顿,许多读者纷纷大胆猜测起了福尔摩斯究竟是如何发现凶手的。

  单单就米哈伊尔报纸上看到的猜测,就包括但不限于什么福尔摩斯闻出了凶手的味道、福尔摩斯其实早就认识凶手......

  这些猜测虽然格外的大胆和不靠谱,但这无疑是让福尔摩斯的讨论更上一层楼,在上一期《血字的研究》发行之后,报纸上几乎是隔三差五便会出现一篇讨论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每一个人在讨论完之后都免不了在文章的末尾声讨米哈伊尔一番......

  米哈伊尔:“.......”

  那你们就瞧好吧,接下来两期还是犯人的故事!

  其实严格来说,《血字的研究》这部小说确实有些松散了,福尔摩斯跟犯人的故事的篇幅几乎是五五开。虽说犯人的故事这部分写的也还算不错,但对于更加喜欢福尔摩斯的读者来说,这样的设置还是有些不太友好。

  总之米哈伊尔在这部分确实是做了一些处理,让犯人的故事更加浓缩和紧凑,但即便如此,肯定还是得再连载一两期犯人的故事。

  所以米哈伊尔决定不看接下来两期的评论了,只要他不看,别人的威胁就无法伤到他,咳咳......

  抱着这些想法,米哈伊尔没过多久就来到了出版商桑德斯这里,准备跟他稍微谈谈下一部福尔摩斯系列的事情,毕竟《血字的研究》的话确实没有太多的内容,米哈伊尔现在已经可以开始考虑是再连载一部长篇还是连载几个短篇故事了。

  而桑德斯在看到米哈伊尔的第一眼,他几乎是从椅子上直接跳起来的,接着他便赶忙跑了过来紧紧抓住米哈伊尔的胳膊,像是生怕米哈伊尔会突然消失一般,然后他才几乎是含着热泪般地看着米哈伊尔道:

  “您终于回来了!这段时间我一直担惊受怕,一想到您有可能不回来我就痛不欲生!”

  米哈伊尔:“?”

  舍不得福尔摩斯带来的销量就直说好吧?!

  这番话整的人背后冷飕飕的......

  “嗯,我拿下一部小说的稿子过来了。”

  有点无力吐槽的米哈伊尔摇了摇头,接着便从自己包里拿出了一篇稿子。

  等到桑德斯迫不及待地接过来,并且满怀期待地看向标题的时候,他便看到这篇稿子上赫然写道:

  《最后一案》。

  桑德斯:“???”

  这才哪到哪啊?!怎么就最后一案了?!

  “哦不对,我拿错了。”

  发现不对劲的米哈伊尔赶忙将这篇稿子收回,然后又拿出了另外一篇稿子。

  只不过这一次桑德斯并未着急接过来,反倒是直勾勾地盯着米哈伊尔,深吸了一口气后他才伸出拳头道:

  “米哈伊尔先生,为了英镑,请您一直写下去好吗?!快把那篇邪恶的《最后一案》给烧了吧!上帝不会允许这样的稿子存在的!光是想想您竟然还写了《最后一案》我就有点不能呼吸了!

  相信我,只要将福尔摩斯一直写下去,您绝对会是英国最热门的作家之一!”

  这我可比你要清楚多了......

  由于手误,米哈伊尔只能是露出了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接着便果断将话题引向了别的地方:

  “不知您有没有看最近的报纸?我准备再写上一篇短篇小说了......” 我在俄国当文豪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